[心得] Agile Summit 2019 - 找尋屬於自己的敏捷
來敏捷社群後才知道有Agile Summit這個一年一度的大型研討會,
今年的活動也不馬虎,講者卡司陣容堅強,許多大咖到場指導,真的是難得的經驗啊~~
先講結論:「敏捷光鮮亮麗的外表下,實際上是充滿了血汗心酸」「敏捷的過程中充滿了人的問題,令人沮喪;但反過來思考,若能協助排除人們心中的問題,也就離成功不遠了」
一進入會場就看到隨手可得的咖啡和零嘴,對於食物能增進工作效率的說法,有更深入的體驗XD
整場研討會搭配線上共同筆記本,是由HackMD贊助提供。
Agile Summit 2019 共同筆記本:https://hackmd.io/c/AGsummit2019/%2FBopP2WC7Q9iSYtDwXaFfYw這個線上筆記本超酷的,每場講座過程中,
都可以看到許多神人在上面以極高的手速在編輯筆記(團隊合作);
講者提到的重點會立刻被記錄下來(高價值優先);
有時講得比較快,大家會用最快速度寫下關鍵字(MVP);
等到講者話家常時,再回頭將資料補充並做排版(迭代);
這完全就是敏捷精神的體現啊!!
敏捷取暖大會!!?
在許多場次中都聽到講者的親身經歷,其實敏捷的世界,是非常辛苦的啊!!
包含外驅力、內驅力以及各方各界的阻力,讓敏捷的推動,沒有想像中的容易。
這也讓我體會到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為什麼要敏捷??我們要先好好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包含外驅力、內驅力以及各方各界的阻力,讓敏捷的推動,沒有想像中的容易。
也許暫時沒有答案,但不斷自我詢問是很重要的調適,
有時在工作上不小心又落入了以前的習慣,
忘了敏捷其實最重要的是無形的內在態度,
透過定期的自省,是幫助自己調適的最好方式,
這也是為何會有retro會議的重要原因喔!
其實在參加這場研討會之前,我內心正經歷小小的低潮,來自於工作上的挫折,
在各位敏捷大神的洗禮後,真的很有取暖的感覺,心中出現小小的暖流XDDD
研討會上的大神們,應該是因為在現實中不停地面臨新的問題,
然後又不斷想辦法解決,所以才變得這強大的吧!!
善用引導與教練技巧
由於公司先天體質不良,後天管理階層失調,在導入敏捷時發現...不論你是導Scrum還是Kanban,對現有組織來說都是很無感,
大家仍然將這些「制度」視為管理的手段,等著管理層來告訴大家下一步,
而為了證明敏捷的「規則」行不通,大家又消極參與的方式來證明敏捷是無效的!
所以這次的研討會,我想從領導團隊、建立團隊、改變文化的方向來尋求改變。
Linda從迷思的角度點醒我們,要好好去思考人類行為的背後原因,
接納他們然後思考並引導大家往好的方向前進。
- 要做敏捷的傳教士,用信念引領大家,重複不斷的嘗試,找出小小的成功並持續做下去(就像嬰兒學步一般),用說故事來取代事實的爭辯。
- 從演化觀點來理解懷疑論者,抗拒改變的人是必要的存在,因此尊重個體並聆聽他們聲音做為改進的參考。
- 別當救世主,事事以你為主,那就沒有團隊的必要;先假設自己什麼都不知道,常常去感謝別人的付出,人們因而獲得肯定與成就感,懂得感謝的人可以活得比較久 XD
Sandy用專業的教練技術角度出發,談敏捷領導的精神。
- 教練工作:擬定目標,持續followup,確定目標被達成。
- 教練不是教你提問或話術,而是希望增加溝通的有效性。重視即時溝通,增加溝通的有效性(增加對方的理解),並正確地表述意見,把7%的語句內容講清楚才是關鍵。
- 要學會「用正向的方式回饋負面的意見」。
- 用AI引導提問,從好的事情出發,再去思考如何讓他更好 (興利 > 防弊)。
- 高效率的團隊背後都有高意願的主人翁,關鍵在於「高意願」,真心想要達成目標的意願。
Jacky從一位工程師的角度來探討教練式領導。
- 另類思維:團隊績效往往小於個人績效之和,所以加愈多人進專案,效果反而出不來!
- 做軟體的人很難管理,因為:
- 無法知道在做什麼
- 工作永遠分不平均
- 缺少整體資訊,每次上線就是一次災難
- 角色不清,到底算開發還是測試的事?
- 管理者要做出改變:既然人難管,那能否就少管、甚至不管! 無為而治才是終極目標。
- 以前只相信科學,用數字說明一切,但現在變成了惟心論者,人家說靠關係,以前不信這一套,但現在覺得關係是第一生產力 XD
- 教練的故事:一位厲害的網球教練,遇到了怎麼都教不會的A學生,在一次假期期間找了代理教練,回來竟然發現A學生竟然學會了! 於是好奇的想問代理教練怎麼教會A學生? 他只說:「我只告訴他把注意力放在將球打過網,打到底線去,然後就到旁邊休息,半小時後他就自己會了!!」所以...
- 人是很有潛力的!
- 把注意力放在對的地方(目標),方法和技巧不是最優先
- 教練的技巧在於聆聽與對話
Being Agile, 而非Doing Agile
每位講者都好厲害,他們每說幾句話,就會讓人不自覺地點點頭,
最後我的心得總結應該可用這句「Being Agile, 而非Doing Agile」來說明。
我在今年初開始深刻接觸敏捷的內涵之後,懷著熱情與衝動地想推動這一切,
讓團隊變得更好,大家工作都能有成就感,對人生有著更遠的目標。
不過在現實中推行敏捷,真的是滿滿的挫折感,
原本的工作就很多了,誰還想管你什麼敏捷啊? 能吃嗎!?
的確,在這些困難中,我迷失了...
直到這次的研討會,我才發現到,執行任何敏捷的框架,都只是一個形式,
敏捷應該是為了「解決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而存在。
也就是說,當我們為了解決問題,找到有用的執行方式,獲得小小的成功,
然後再次發現問題,解決它,不斷循環,其實就是在執行敏捷的精神,
而且最重要的是,它解決了真正的問題,讓團隊感到有幫助,團隊就自然而然地敏捷了。
另外一個思維的改變,就是想改用教練式技巧來帶領團隊,不過要先改變自己。
以往,我習慣以技術能力優先的方式來推著團隊前進,
但這麼做只會讓團隊依賴且放棄思考改進的方向,
原本以為大家照著做就能很有效率地增加工作效能,
但事實上是團隊成員並不知道為何而做,所以也不會真心去達成虛偽的承諾。
既然原本的路行不通,就換個方式調整作法吧!
用引導的方式與成員對話,找出大家心中真正的目標並訂立計畫,持續追蹤確保目標完成,
提醒自己不要急求近利,讓團隊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的本事,了解到自己能做出貢獻,
用嬰兒學步的方式,不自覺得地變得敏捷化,逐步走向自組織的懷抱~~
也許這一天真的能到來吧? 嗯~ 我相信總有一天的!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