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Agile Taipei - 微服務背後的基本能力
這次的主題和目前工作主軸比較有相關性,
又是近年來很夯的微服務,一看到報名開放就馬上報了!
這次的場地辦在宇匯知識科技,上網查了一下這間公司,
是台灣在地發展的大數據/AI的廣告投放商,是與Facebook/Google國際大牌的合作夥伴,
這聽起來真的超威的~~
微服務的第一步是什麼?這次的分享者是該公司的首席架構師 - Kim Kao
(他個人謙虛的說因為只有一位架構師,所以是首席 XD)
他以一個問題詢問大家做為開場:
「一進公司,老闆就說要將現有的系統拆分成36個微服務,你會怎麼切?」
大家從不同角度試著回答,從業務需求去切、從不重要的服務開始切、從無狀態的服務開始切、看心情隨你切 ^^||
結果大家掉進了問題的陷阱,其實Kim心中的想法是要反問老闆,為什麼要切微服務?
「切微務是為了擴展公司業務,將業務功能切成36個小服務,當成許多小服務賣出去」
以此為目標,很明確了解切微服務的目的,是將這些小服務變成可賣出去的產品,
也因此,公司裡的開發團隊由20人逐步擴增至50人,來達成這個目標。
這其實就是start with why的具體實現,先問為什麼,才能做出真正要的東西,也才能創造真正的價值,吸引客戶上門。
這同時也給我一個當頭棒喝,當我們一頭栽進技術優先的思考時,我們總是先接受了「要做服務拆分,微服務化」,因為「微服務有水平擴展與高可用度的特性」,等等的這些技術能力,所以我們就直接進入了「要選擇把什麼服務開始切割呢?」,這完全是為了技術而技術啊...在微服務化的過程中,我們也常無法找到做這個的價值在哪,只能從技術去說明這可以達到balabala的能力,但實際上,能達到什麼獲利對公司有什麼幫助,其實還是講不出來。
微服務就是棒!?微服務確實是有他不錯的特點,將服務切割至剛好的大小,可以獨立提供服務,讓業務邏輯集中化管理,讓系統不會因為龐大複雜而難以變動;反過來說,怎樣的服務才算是剛好呢? 真實世界裡的業務系統就是這麼的複雜,怎麼切割才是對的呢? 這些都是很難有答案命題。
切成多個小服務就是好的嗎?
- 多個小服務之間,就會有許多的溝通與流程串接
- 每個服務切小之後,會有各自的建置成本,像是AP/DB server本身的硬體與授權成本都會增加,但是...功能卻一樣,那有什麼理由叫老闆花錢投資?
- 身分認證服務會需要切出來,並且成為整個系統的重要節點,需要具備高可用度,也是很大的成本
- 如果服務愈長愈多,大家怎麼知道有哪些服務?
- 流程的執行就會出現服務異常的流程處理
Kim提到了林林總總的問題,搞得我也在思考到底為什麼要切微服務? 公司目前在走向微服務也的確是從技術下手,只希望變成跟上技術潮流的船,到處宣揚微服務的好處...
想清楚後,如何下手進行微服務正當我開始懷疑這堂課是不是叫大家不要採用微服務的時候,Kim開始切入正題了(笑)
- 先定義商業價值,才能決定怎麼切微服務
這裡提到很重要的關鍵,就是先找到價值,才知道這樣切好不好,不過這在大部分公司應該都會是個大哉問,很難有答案也很難找到正確的人才討論 - 採用API Gateway,來解決身分認證與服務發現的問題,算是便宜好用的解決方案
API GW提供服務註冊功能,透過註冊來達成驗證的程序,可集中管理服務授權的議題;而上面揭露的服務,也是提供企業內部系統可互相發現彼此服務的管道,但回到服務管理的議題,服務揭露內容必須是被規範好的內容,若裡面充斥看不懂的資訊,那就沒什麼實質的效用了
persistence最後會變成瓶頸點,該怎麼辦?說到最後,stateful的服務依賴的還是persistence。
傳統採用的Database仍是目前最主流的方案,但是其寫入能力是很難透過水平擴展的,目前市場能做到的只有Oracle/SQL Server和宇匯自己的RDS產品(幫打廣告),但其價格都非常高貴。
替代方案可能是改用NoSQL,dynamoDB可能是便宜好用的選擇之一。
但要面臨的問題有兩個:
- 是否有能力使用NoSQL? 資料的De-Normalize是很大的學問。
- NoSQL的執行效能,像是查詢時要使用多種不同條件時,其實就需要多次的full scan,再將資料組裝起來,效能上會比較差
服務串接愈多,錯誤處理的流程愈複雜!?當3種服務串接時,我們需要考慮:
- 任1種服務出錯時的錯誤情境
- 任2種服務出錯時的錯誤情境
- 全部3種服務都出錯時的錯誤情境
當服務變成5個、10個串接時,要考慮的情境可就做不完啦!
以往在處理這塊議題,可以採用2 Phase Commit的方式,來確保錯誤處理的狀態回復。
不過,這類的服務也常成為效能瓶頸...
好在,出現了Saga這個方案,用編排的方式,串起服務歷程。
其概念是所有服務的呼叫,都是按照一個順序在執行的,所以透過event來驅動呼叫服務,當服務異常時,則可以按順序回復各服務的狀態,效能會比2 Phase Commit的方式來好得多!
而且其提供了獨立的外部仲裁服務,可以讓異常流程管理獨立於原程式之外,大幅提升了服務的獨立性。
怎麼擁抱微服務?想採用微服務,一定要先找出價值,可以運用impact mapping的技術去分析。
講師也提出了DDD(Doamin Driven Design)的做法,以咖啡店為例,透過event storming來找出主要的業務關鍵:帶位、點餐、付款、製作、客人離開、清桌子
然後從這些關鍵業務找出event trigger,也就是對應的人:服務人員、客人、櫃台、咖啡師、清潔人員
最後找出most valuable/rsiky events,成為公司的業務重點。
DDD也是一門學問,再講下去就說不完了,真的是學海無涯啊!!!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