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Scrum到底是在敏捷什麼?


Photo by Kaleidico on Unsplash
前幾天因為公司派訓的機會,參加了Terry Wang老師的Scrum課程
短短兩天的內容,卻打破了我對敏捷以及Scrum的以往認知
原來,人家早已經上太空,而我們卻還在殺豬公!!?

Scrum和敏捷也不是什麼新名詞了
敏捷宣言在2000年由17位大師發起之後,無數敏捷團隊的成功早證實了它的能耐
我從2012年開始接觸Scrum,這些名詞也都聽過多次
但就是從來沒感受到敏捷的意義

6年過去了,對於自己的工作及目標,總是很模糊
每年要訂立年度目標,項目總不離自己維護的系統程式以及配合老闆交辦

這次Terry老師用生動漸進的方式,帶大家體驗敏捷的意涵
敏捷說穿了就是心體技
心態最重要,Scrum為主體框架(也可套其他框架),搭配技術practice,成為敏捷團隊

 * 你還在用舊方法解決新問題?
我們身在一個VUCA的世界,混沌不明,無法掌握
以兩個向度來看工作性質:需求變動性、工具掌握度
低需求變動性+高工具掌握度 - 只需要除法就能做進度管控。例如舖馬路,每小時能舖100公尺,1公里就是花費10小時
中需求變動性+中工具掌握度 - 採用SOP/Water Fall管理,預先計劃,按圖施工。例如室內裝潢、農耕,每個人家裡的裝潢會有些許設計不同,但大致的要素會一樣,施工工法會有些改進,不過整體來看的變動不大
高需求變動性+低工具掌握度 - 用敏捷方法! 例如做軟體,就是無法掌握需求,技術又推陳出新

 * 管理 vs 自主
以往的企業治理著重於管理,部屬都朝主管的想法指令朝同一方向前進
因此缺少了多元想法與創造力,更衍生了有管才有人理的負向效果
敏捷則著重於自主性,讓團隊自主思考,發揮創意與能力
但前提是要給團隊目標,一個說得很明確又能留給團隊發展的目標
例如:跟團隊說我們要過這條河,有人去造木船、有人去找船夫、有人想辦法造橋、有人練游泳,變成多頭馬車;但如果跟團隊說我們要造橋過這條河,那大家可以在造橋的目標下,有人設計橋、有人觀察河流、有人鉅木頭、有人組裝橋。

 * 敏捷代表的是管理權力下放
老師提到,管理就像是種毒品,吸了很爽很有效,一下就成癮
因為你一管,大家就要往那個方向做,看起來成效很好,但你沒管的,就沒人做...
所以,要做到前面提到的自主性,讓團隊成為自我組識,那就得拿戒掉管理的毒癮
沒有了管理,要怎麼讓團隊工作!!?? 老師提到了四個維度
  1. Manage:管理還是存在,但是是管理產品,定義要做的產品內容,決定要做什麼
  2. Facilitate:在團隊遇到困難或疑惑時,用引導代替管理,善用ORID技巧與團隊對話
  3. Mentor:讓有經驗的人分享,告訴團隊方向,避開可能的問題
  4. Coach:像個大聯盟指導教練一樣,給予信心指導,在旁邊加油吶喊,不斷告訴團隊,你可以做到!
我一開始聽起來有點扯,不過在課程的推進下,我的思考慢慢轉變了過來
的確,在管理與被管理的長期毒化,我的思維也離不開管理的向度
「如果不管成員,他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效率怎麼會提升?」
「有些成員擺明著爛,連管理都動不了,讓他自主不是更糟?」

仔細想一想,上述的情境,在管理的作為下,其實也起不到什麼好作用
加上我們公司裡的主管本身的管理權,其實也不高
員工裝忙你只能接受,員工擺爛你也沒什麼辦法
所以,丟掉管理,好像是個不錯的選擇!
在老師示範了一些ORID技巧後
我體會到問問題,引導對話的重要性,也是自身缺乏的軟能力,是未來可以努力發展的方向

 * 在生活中反思
在家帶小孩時,其實也有類似的情境
父母總是愛管理孩子,管東管西,又嫌孩子沒管就做不好,但又常說小孩要多一點創意發揮
就拿孩子練習自己洗澡當例子:
父母會叫小孩自己洗澡,因為長大了,要練習自己洗澡
孩子說沒問題,我會自己洗,父母就放手讓他自己來,過了三天,父母發現...

「你的頭上還有泡泡,怎麼沒沖乾淨?」
接著孩子努力沖掉頭上的泡泡,結果
「背都沒洗到,還有點髒」
孩子心不甘情不願,用毛巾努力擦背,然後
「身體沒擦乾,很冷,會感冒!」
孩子擺了個臭臉,還沒講出自己忘了洗腳底的事實

上面的例子,完美地符合我們工作上的實境
把洗澡改成完成某某產品功能
父母變老闆,小孩變部屬
就會發現,在管理的過程中,我們所以為的完成工作,背後的問題只顯示了冰山的一角

 * 講了這麼多,該談Scrum了吧!
Scrum只是個框架,真的,一下就講完了
老師拿了一顆橄欖球然後撥了一段球賽的影片
接著說,這就是Scrum,大家了解了嗎? 我們可以下課了 XD

Scrum的內容:
3個角色(PO/SM/Team)
4(或5)個會議
  • sprint planning
  • daily scrum
  • sprint refinement (opt.)
  • sprint review
  • sprint retrospective
3份產出(Product Backlog/Sprint Backlog/Potentially Shippable Product Increment)

有了前面幾個心態上的轉念後,再來看Scrum的施行,在視野上有些不同的感覺
PO是產品擁有者,這個擁有的意涵,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樣,很珍視並且要求品質
Team代表了自組織團隊,交予Product Backlog後,實作方式由Team決定,Team共同對成果產品負責
而PO與Team的互動,以及Team實作時遇到的困難,就交給SM來協助,Scrum定義的幾個會議目的,就是為了讓工作進行更順暢

Scrum的三本柱:Transparency透明、Inspection檢視、Adaptation應變
透明就是為了讓資訊同步,成員快速互動,一起解決認知差異,朝共同目標前進
檢視讓工作進度能被檢視,並且對齊工作完成的定義
應變性強調快速迭代,減少大量預先設計,用短sprint發展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

關於大型組織的Scrum,還可以參考LeSS、SAFe™的方式來跑Scrum

 * 總結
在上完Terry的課後,一股熱情感又回到心中
沒想到快40歲了,還能被喚起當年第一次進入職場所嘗到的新鮮感
關於敏捷,應該是未來將上演的大戲
在公司內部是否能推行得起來? 我覺得一定跑得了
但是要先說服主管們了解敏捷將帶來的改變
戒毒是首要目標
不過謀事在人,成事則在天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